文章

中部六省,真的组队了,中部六省知乎

作者: 蔡骏 发布时间: 2025-05-24 01:04 阅读量: 9034 来源: 泰宁县
中部六省,真的组队了,中部六省知乎

九派新闻消息,中部六座省会城市,正在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圈”。

近日,合肥、南昌、长沙、太原、郑州、武汉六市发布《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交通运输协同发展合作倡议》(以下简称“倡议”)。

《倡议》提出,六市将共同打造中国交通“第五极”。

随之,一些更具体的细节也被提了出来:

例如,武汉到合肥将实现1小时直达;又如,武汉至南昌的直达时间将缩小至1.5小时;再如,距离武汉最远的太原,也有望实现4小时直达。

交通的提速只是一方面。

随着人、财、物和信息流动的进一步加快,中部六省的区域联动效应也在凸显。

以武汉为中心,一个中部“1-4小时经济圈”随之被勾勒成形。

图/武汉发布

【1】

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江西、湖南六省位居祖国中部。

“中部”,意味着在交通上承担着枢纽作用。

国务院近期批复的城市国土空间规划中,对中部六座省会城市的交通定位都有所明确:

武汉、郑州是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合肥、长沙、南昌、太原均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武汉站站台。图/视觉中国

此番这六座交通枢纽城市共同打造中国交通“第五极”,无异于“叠buff”。

2021年发布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定位为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的“四极”。

如果在京津冀与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与长三角分别连线,会发现,前者必经河南、湖北、湖南,后者必经湖北、安徽、江西。

山西则位于京津冀与成渝地区之间。

长江经湖北、安徽、江西,连接成渝地区与长三角。图/视觉中国

去年3月召开的中部崛起座谈会上,曾对中部地区整体的交通地位作了强调:“加强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强化中部地区的大通道格局。”

“通道”意味着地域的“衔接”和资源的“流动”。“大通道”则是更强的衔接和更高频的交互。

中部六省串联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不仅是现有的交通“四极”,也是我国经济的四大增长极。

2024年,这四个区域占全国经济增量的比重超过46%。

交通的通达度,与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高频交互相辅相成。

可以预见的是,一个串联起交通“四极”和经济“四极”的“第五极”,必将带来国内各种生产要素的高效流动,为全国内循环再添一条“超级通道”。

【2】

那么,这个“第五极”,又将为中部六省带来什么?

如果我们将中部六省视为全国内循环的“大动脉”,那六省内部的互联,就像是毛细血管。

要让大动脉高效运转,毛细血管之间各要素的交互当然是越快越好。

这也是本次《倡议》的目标之一,即畅通六省内部的交通通道、提高互达速度。

从地理空间上看,武汉到长沙、合肥、南昌三市的距离相近。但相较之下,武汉到南昌和合肥的高铁耗时却要长得多。

大刚观察(DGbeacon)查询发现,目前乘坐高铁从武汉到合肥最快需要1小时33分,到南昌则需要1小时44分。与长沙相比,至少分别多出了22分钟、33分钟。

沿江高铁合肥至武汉段已经开建,开通后武汉到合肥的时间有望压缩到1小时左右。

合武高铁湖北段项目首个墩身成功浇筑,建成后武汉1小时直达合肥。

而此番《倡议》中特别提到的武咸昌铁路,规划将既有的武咸城际铁路南延至南昌,实现武汉到南昌1.5小时直达,比目前的最短耗时缩短14分钟。

千万别小看这14分钟。时空的相近会带来地缘的相亲。

这也是为什么安徽长期背靠长三角发展,江西也因为邻近广东,频频喊出“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口号。

反之,中部六省却长期流传着“散装式中部”的调侃。

如今,六座省会城市团结在一起发布《倡议》,有望改善这一现状。

中国社会科学网去年发布的《加快构建中部地区大通道格局》一文提出,

“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以及交通设施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高度的正相关性……

中部地区要以交通运输新质生产力赋能新时期中部地区的枢纽经济发展优势。”

我们常说“要致富,先修路”。区域的联动发展,也得修“路”。

2023年11月,苏州地铁11号线与上海地铁11号线交会,成为我国首条跨省域的城市轨道交通。

交通率先打破了长三角内的行政区划界线。

如今,长三角还在谋划用一条超级环线高铁串联起区域内的重要城市。

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通往上海地铁的检票通道。 图/澎湃新闻

2024年5月,“湾区1号线”实现肇庆、佛山、广州、东莞、惠州一小时互达,将5座城市变成一座“城”。

种种例证表明,发展区域交通的本质,是一种区域内部的深层联动。

本次《倡议》中同样有类似的尝试,在中部六座省会城市试点旅客联程运输“一票制”、货物多式联运“一单制”。

“一票制”优化的是旅客的体验,“一单制”则是在降低物流的成本,二者的目标都是提升运输效率,指向区域内更高效的经济互动。

或许,这也是武咸昌缩短14分钟的深意所在。

【3】

在全国的经济版图中,中部一直是不可忽视的存在。

中部六省用占全国1/10的土地,创造出了全国1/5的经济总量。

去年的经济十强省份中,中部占了三个名额,河南、湖北、湖南均榜上有名。此外,安徽也长期位于全国第11位的位置,是十强省份的有力竞争者。

今年一季度,湖北更是以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速,成为十强省份增速的“领头羊”;安徽超过广东,首次晋级全国汽车制造第一大省。

山西、江西两省,则在能源原材料供应上扮演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国煤炭资源储量最大的省份,江西则是重要的金属材料、稀土产业基地。

2025年5月9日,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秦皇台乡,一家物流企业的煤棚内,铲车正在从火车上卸装来自山西的煤炭。图/视觉中国

但如果从城市发展的维度上看,中部还有许多待发掘的地方。

例如,去年的GDP十强城市中,中部仅有武汉一座城市上榜。又如,去年中部仅有武汉、长沙、郑州、合肥四座城市的GDP跨过万亿大关。

而在我国首个区域一体化的先行区和示范区——长三角,却是另一番景象。

2024年,在我国27座万亿城市中,长三角占了9座(含合肥)。

不仅是城市之间,中部省份之间也存在着极大的发展不平衡。

最直接的例子是,河南省2024年GDP超出山西省3.8万亿元。

这时候,区域内部的协调与互补就显得尤为重要。

江西、湖南、湖北较先行动。

2021年,这三省签署《加快长江中游三省协同发展行动计划》,从区域发展、基础设施、文化旅游、产业创新等九大方面共同推进三省协调发展。

此后,慢慢出现了一些跨省发展的尝试:

江西九江与湖北黄石、鄂州、黄冈合作共建了小池滨江新区江北工业园。

湖北石首、监利与湖南安乡、华容、南县共建的鄂南湘北跨省合作区,被定位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到了2023年,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共同签署《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合作行动计划(2023-2025年)》。

正是在这份计划中,武咸昌高铁时隔六年被重提。

但过去这些中部城市之间的合作,都以“长江”为纽带,并没有集齐中部六座省会城市。

而这一次,《倡议》的发布,则是鲜有的以中部六省为维度、囊括六座省会城市的集体倡议。

这释放出的是一种区域内强联动的信号。

打造“中国交通第五极”,只是联动的第一步。

原标题:中部六省,真的组队了

编辑:陈艳琦    责编:李奇     审核:阮鹏程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举报

这篇文章由兰陵小生于2025-05-24 01:04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贵雨偶工泛传媒网立场。

发表评论 (69条评论)

用户头像

白衣叹青山

2025-05-23 16:19

这篇文章对马嘉祺歌手全民预测第二期冠军家具的分析非常深入,特别是关于木材选择的部分给了我很多启发。我家最近正打算更换客厅家具,这些信息对我帮助很大。

用户头像

欢乐雪豹

2025-05-23 21:39

作为一名家具设计师,我认为文章中提到的载有多人帆船撞上纽约大桥设计理念非常前沿。尤其是抽屉结构的创新应用,确实能提升家具的实用性和美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