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敢信吗?一个连班都没上过的家庭主妇,仅凭几部手机、多个微信账号,伪装成银行采购主管、财务、供应商等多重身份,在商界翻云覆雨多年,卷走1600多万元!
这不是影视剧剧情,而是发生在上海的真实骗局。空手套白狼的女骗子康颖(化名),用一场精心设计的“高端人脉局”,让一众投资者都成了她的“提线木偶”。
人脉镀金术
自称“礼品公司副总”
她靠偷师闺蜜打造人设
故事的主角康颖,她有一位二十多年的闺蜜钱总,是礼品公司老板。有时候跟着钱总出入生意场,她自以为摸清了商界潜规则:只要有人脉背书,不愁没人送钱上门。
于是,她盗用闺蜜的商业资源,对外宣称自己是钱总合伙人,还虚构了一个手握银行大单的“阎老师”。
骗局始于一场“人脉变现”的幻想。第一单生意,她瞄准了想打入银行供应链的水产老板董老板。一句“阎老师和钱总闹掰了,现在只跟我合作”的话,让渴望商业机会的董老板上了钩。
利润最低四成,十几天就能回款。董老板不仅爽快投资,为了扩大商业版图,董老板和康颖还自立门户,成立了新公司。
为了让骗局更逼真,她不惜花大价钱豪华装修,以此吸引新的投资人,还谎称开设专供银行领导的私宴。
微信分身术
“左手套右手”的资金游戏
投资人成了骗局工具人
最狠的是,康颖的几个手机里有很多个微信,她利用投资人的社交圈不断裂变:康颖一人操控多个微信,不仅克隆账号、伪造订单,还有多重身份,用A的照片骗B,用B的账号骗C,让投资人误以为 “大家都在赚钱”,主动拉亲友入伙……
康颖的骗局复盘
这个莫比乌斯环,形象地呈现了康颖的骗局。被害人依次关联,从拉人入局成立公司到吸引新投资人,资金不断流入康颖手中,再通过中介拖延掩盖真相。环环相扣,形成循环诈骗的闭合回路,层层设套、持续敛财,最终康颖骗取的金额高达1600多万元。
庞氏骗局崩盘
上亿流水变废纸
儿子唯一房产被抵押
这场骗局的崩塌,始于一个微小的破绽:所谓的供应商从来不发朋友圈。这一不合常理的情况,让董老板产生了怀疑。
终于,他和另外几个投资人对账,才发现所谓生意不过是康颖伪造的假象。更讽刺的是,她口中的阎老师也完全是她拼凑出来的,用投资人A的照片,用投资人B的声音,而她本人则背后操控着阎老师的账号。
警方介入后,审计了累计超亿元的流水,但真正用于采购的只有几万块钱的大闸蟹样品,以此来迷惑被害人。
连民警都累麻了......光这些流水就核了几个月,多到银行都没办法打印纸张材料......
警方称核了一两个月流水,有好几个亿
那么,康颖把钱都花在了哪儿?
原来,20多年前,康颖嫁给了前夫,吃喝不愁,据闺蜜钱总说,康颖新认识了一个男朋友,陷入爱河后,坚持和老公离婚。这段婚姻结束后,康颖的人生脱离了正轨。
之后康颖给闺蜜当过一段时间司机,又认识了现在比自己小十岁的男友。买豪车、租豪宅、给小十岁的新任老公买房……康颖骗来的钱款很快挥霍一空。而真正属于她唯一的资产,是前夫留给儿子的一套房产,也早被她变相抵押。
“我最亏欠的人是我的儿子”,镜头前的康颖,说起儿子失声痛哭,却只字不提被她害得倾家荡产的被害人。她不惜用他人的血汗钱堆砌“成功人设”,最终把自己的儿子拖入深渊。
这场骗局撕开了一个残酷现实:在“人脉即资源”的商业逻辑下,太多人渴望走捷径,却忘了核查最基本的真实性。康某正是利用“不该问的别问”“不能坏了规矩”的心理,让骗局持续发酵。
所有让你“闭眼投”的生意可能都是让你“睁眼亏”的陷阱,这段话大家一定要记住:
真正的人脉,不依靠攀附;真正的商机,是踏实经营。切勿迷信“捷径”,看似“躺赚”背后,骗子早已为你标好了价码。
来源:新闻坊、《案件聚焦》
这篇文章由云长飞于2025-05-24 00:42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贵雨偶工泛传媒网立场。
发表评论 (30条评论)
琼姑娘
2025-05-23 15:14这篇文章对金靖张凌赫人后送汤人前避嫌家具的分析非常深入,特别是关于木材选择的部分给了我很多启发。我家最近正打算更换客厅家具,这些信息对我帮助很大。
必火
2025-05-23 13:53作为一名家具设计师,我认为文章中提到的王楚钦孙颖莎梁吉善王艾米设计理念非常前沿。尤其是抽屉结构的创新应用,确实能提升家具的实用性和美观度。